據(jù)英國《每日郵報》3月22日特別報道,最近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如果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不能急劇下降,氣候變化帶來的災難將比預想中發(fā)生的早,全球的海平面極有可能在接下來的50至150年內(nèi)上升數(shù)米高,比伊米亞間冰期的海平面將高出6至9米。這表明,世界上的沿海城市,包括紐約、倫敦和上海,將在本世紀末被海水淹沒。
該研究今早被歐洲科學雜志《大氣化學與物理學》刊登發(fā)表,詳細說明了這一氣候變化的產(chǎn)生機制。研究指出:“目前的評估結果主要強調(diào)實際效應,比如熱浪極限值的增加、干旱、強暴雨、洪澇和不斷上升的海平面?!毖芯空弑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迫切需要減少。大氣系統(tǒng)里二氧化碳聚集時間越長,溫室效應越強,將引發(fā)不可避免的嚴重災難,比如致命風暴、兩極冰川融化以及海平面上升,本世紀末將淹沒世界上所有的沿海城市。研究強調(diào),這一災難的發(fā)生將比預測的更快。一旦開始,生活在沿海城市的居民們將不得不撤退。
詹姆斯 漢森,一名從美國太空總署退休的氣候專家在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指出:“我們將年輕人置于完全不受控制的情境之中?!彼谝豁椥卵芯恐斜硎荆瑲夂蚣眲∽兓瘜⑽覀兪ニ械难睾3鞘?,以及它們所承載的歷史與文化。在12萬年以前,全球氣溫僅比現(xiàn)在高出1°C,就發(fā)生了海平面上升的情況。據(jù)漢森和他的同事研究,當全球氣溫比前工業(yè)化時期高出2°C ,海平面將會上升20-30英尺,將極可能會有城市被海水淹沒。
大多數(shù)科學家普遍認為海平面會上升。他們認為這項研究為氣候急劇猛烈變化的理解指明了一個正確的方向,邁出了很重要的一步。邁克爾 曼,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氣候專家表示:“這項研究里的某些觀點確實非同凡響。雖然它與主流的氣候變化認識不一致,但是論據(jù)非常充分。”但也有專家對氣候會發(fā)生急劇猛烈的變化持懷疑態(tài)度,相信這在幾個世紀內(nèi)都不會發(fā)生。
盡管全世界的國家一致同意致力于控制全球的溫度增長在3.6華氏度(2℃),但是要成功達到這一目標卻非常困難。地球已經(jīng)升溫標準值的一半了,冰川已經(jīng)開始融化,海平面也已急劇上升。研究結果表明,考慮到地理位置、人口密度和國家資源,英國、瑞典、芬蘭、丹麥和斯堪第納維亞國家都可以幸免遇難,但是美國中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印度都將遭受最嚴重的沖擊。生態(tài)專家約翰 威汀表示:“颶風、地震、暴風雪、干旱和洪澇都將真實地發(fā)生在這些地方,當它們同時發(fā)生,任何國家沒有辦法可以挽救?!?/div>
《自然氣候變化》雜志中的研究指出:近一兩個世紀以來,科學家們對氣候變化造成的影響的研究是非常局限的。維多利亞和西蒙弗雷澤大學的邁克爾教授用復雜的模型研究表明,2000年至2300年,全球
碳排放量將達到12800~51200億噸。從過去的20000年看,研究者可以預測后10000年的全球氣溫、海平面和冰覆蓋面積等情況。他表示:“碳排放量一直在增長,如果我們堅持現(xiàn)狀,全球大氣系統(tǒng)的溫室效應將會持續(xù),最終達不到一個平衡。比如說,燒開水的時候,哪怕關掉爐子,水也還是熱的,因為水里的溫度一直存在。溫室效應和這類似”
目前,全球年碳排放量達到100億噸,而且每年還以90年代的兩倍的速度遞增。至今為止,人類已向大氣層排送5800億噸二氧化碳。大多數(shù)人認為,只要停止排放二氧化碳,溫度就會下降。實際上,二氧化碳壽命非常長,它對大氣造成的影響大小完全取決于碳的排放量。根據(jù)研究模型來看,如果300年后停止碳排放,溫室效應還是會持續(xù)10000多年。馬考特表示:“我們必須做一個決定,否則接下來的100年,我們和我們的后代將承擔一切。(實習編譯:卞夢淋 審稿:李宗澤)
原標題:溫室氣體排放量不降 紐約倫敦上?;驕S為海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