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二,曰批免费视频,青青草99,国产尤物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福交,免费播放av,国产精品喷水

2019年全球及中國垃圾分類行業(yè)發(fā)展概況及未來投資前景分析

2019-7-17 09:14 來源: 北極星固廢網

國外發(fā)達國家進行垃圾分類已有很長的一段時間,如日本、德國和瑞典等,目前已處于比較成熟的階段。回顧國外垃圾分類的經驗,可以總結出幾個方面經驗:第一,資源化是重要趨勢。從垃圾分類比較成功的國家發(fā)展經驗中可以看到,這些國家都在很大程度上通過焚燒產生電能或熱能、堆肥、回收再利用等方式將垃圾“變廢為寶”,實現了極高的資源回收利用率。第二,良好的激勵約束機制。經濟激勵和法律約束對于促進居民進行垃圾分類具有重要影響。第三,明確清晰的垃圾分類體系。分類明確可操作,有助于居民有效的進行生活垃圾分類,降低末端處理成本。

1、日本:資源回用經驗豐富,末端焚燒為主流

日本垃圾分類處理經歷了末端處理、源頭治理、資源循環(huán)利用的三個階段。20世紀50年代中期,日本經濟快速增長,垃圾產生量快速增加。這一時期,日本政府實行自上而下的垃圾管理政策,集中于垃圾末端處理,填埋和焚燒是處理垃圾的主要方式,公民沒有參與垃圾分類管理之中。此后,20世紀80年代,日本處于“泡沫經濟”時期,消費增加使廢棄物排放進一步增加并呈現多樣化的特點,廢棄物非法排放經常出現。為應對日趨嚴重的垃圾危機,日本政府及時調整垃圾管理政策,開始實行垃圾分類回收。在政府和民眾共同努力下,日本逐漸建立起了完善的垃圾分類處理機制,由末端處理轉向源頭治理。進入21世紀,日本提出建設循環(huán)型社會,提倡3R原則,垃圾分類處理更加注重循環(huán)利用和資源再生。

日本垃圾治理的階段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日本垃圾分類極為細致,不同垃圾須按規(guī)定時間、規(guī)定包裝方式投放。日本將廢棄物分成一般廢棄物、產業(yè)廢棄物和有毒有害廢棄物三大類,生活垃圾則屬于一般廢棄物。生活垃圾分類為可燃物、不可燃物、資源類、粗大類四種類別,每個類別再細分為若干子項目,每個子項目又可分成若干個小項目。

在使用上述垃圾分類方法進行分類之后,日本國內各地區(qū)垃圾類別至少也達到10類以上,多者如上勝町把垃圾分成了44類。由于垃圾種類繁多,所以地方政府一般會給每個家庭發(fā)放垃圾手冊,這本垃圾手冊中會明確記載各種垃圾的分類方法和丟棄時間。這份垃圾指南中值得關注的是,不同類別垃圾有不同的投放時間,如可燃垃圾是每周一、三、五投放到固定的地點,每周二則投放資源類垃圾,每月第四個周一投放不可燃垃圾,粗大垃圾和廢棄家電處理則必須向有關部門申報后交費處理。如果錯過了垃圾投放的時間,則只能等到下一次允許投放相應垃圾類別的日期進行投放。同時,在垃圾投放前需要按照垃圾手冊上的要求對垃圾做好分類處理并放入相應的垃圾收集容器之中,通過詳細的分類,垃圾的處理和回收就更加方便,相應的收集成本也就越低。

日本垃圾分類和回收流程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日本居民分類收集,政府分類運輸和處理。在日本,垃圾的收集和轉運由各區(qū)負責,各區(qū)會根據垃圾種類和產量的季節(jié)性變化制定詳細的收集計劃,對垃圾收集點的設臵及收集頻次進行合理調整。而對于部分收集運輸范圍較大的城市,通常會設立垃圾中轉站,以便把垃圾從中小型車輛轉運到大型運輸車輛。同時,在垃圾清運的過程中,環(huán)衛(wèi)部門裝運垃圾車輛多次往返,每次僅運輸一種垃圾,由此避免了“混裝混運”。不同類別的垃圾被運輸到不同的垃圾處理工廠,然后采取不同的處理方法進行處理。垃圾處理以焚燒方式為主,注重資源再利用。日本由于土地面積有限,焚燒是垃圾處理的主要方式,填埋處理所占比例很小。2016年日本采用焚燒方式進行垃圾處理的占比為80.20%。在垃圾焚燒處理中,焚燒爐排爐和流化床是最主要的焚燒處理方式。此外,一些電子、電器類垃圾和大件垃圾,則會對有再利用價值的部分進行回收。據統(tǒng)計,日本每年廢棄的家用電器重量達60萬噸,回收利用率為50%至60%。

日本不同垃圾處理方式的占比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法律制度+環(huán)保宣教,促進居民垃圾分類。從法律制度來看,1970年日本通過了《廢棄物處臵法》,其中詳細規(guī)定了各類廢棄物的分類處理辦法,并對違反法律的后果進行了嚴格規(guī)定。此后,日本出臺了一系列法律來促進垃圾回收再利用。為推動環(huán)保法律有效執(zhí)行,日本警察、公益性環(huán)保組織會聯(lián)合當地住民,對居民和企業(yè)的不合法行為進行勸導和糾正。此外,日本還制定了生產者延伸責任制度,要求企業(yè)必須對產品的全生命周期產生的環(huán)境負面影響承擔責任,這使企業(yè)在研發(fā)新產品時傾向于生產能循環(huán)或再使用的商品。從環(huán)保宣傳教育來看,日本居民從小就接受環(huán)保教育和宣傳,由此形成了良好的垃圾分類習慣。在日本,如果不按規(guī)定投放垃圾,不僅會受到政府人員的說服教育和周圍輿論的壓力,嚴重時還可能受到刑事懲罰。

日本垃圾分類法律體系的演進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德國:垃圾分類獎懲分明,“二元回收”系統(tǒng)促回收利用

生活垃圾分五類,自主分類投放。德國一般將生活垃圾分為有機物類、包裝袋類、紙類、玻璃等特殊垃圾類、其他生活垃圾等五種類別。在德國,除特殊垃圾外,其他不同類別的垃圾使用不同顏色的垃圾桶進行分類收集,而特殊垃圾則需要單獨回收和處理,如裝修材料、電池燈具之類的其他生活垃圾,則需要投放到指定處理地點,或支付一定費用,請垃圾處理公司上門回收。在垃圾回收車輛來回收之前,德國居民需要將垃圾分門別類地擺放在庭院門口的各種顏色的垃圾桶中。這些垃圾桶由當地政府免費提供,居民可根據實際需要,選擇不同容量的垃圾桶,容量越大,所繳納的垃圾處理費用也就越高。

德國垃圾分類和回收流程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垃圾處理獎懲制度促進源頭減量和資源回用。德國對生活垃圾實行按戶收取“垃圾處理費”制度,費用根據本市垃圾收運處理成本制定,并由垃圾管理部門按季度統(tǒng)一收取。同時,德國很多城市采取“按量收費和按類收費”制度。此外,對于分類不合格的垃圾,垃圾清運車輛有權按照剩余混合垃圾收取處理費或不予收運。為強制居民分類投放垃圾,德國政府制定了一套嚴格的處罰規(guī)定,并設有“環(huán)境警察”。同時,為促進塑料瓶回收利用,德國還推行了回收押金制度。購買水或者飲料的同時,提前征收瓶子押金,喝完飲料并將塑料瓶丟進回收機器之后得到押金退還。這些舉措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瓶罐類垃圾的回收,減少資源浪費。

推行垃圾“二元回收”系統(tǒng),回收利用成為主要方式。貫徹生產者責任制度,生產商和經銷商必須對產品流通過程中產生的垃圾,通過嚴格的預處理進行分類,將可回收的垃圾進行循環(huán)和再利用,最終將剩余的無法被回收利用的垃圾進行無害化處理。上世紀90年代成立的綠點公司,針對包裝垃圾建立了一個二元回收系統(tǒng)。在這個體系中,生產商和銷售商付費給綠點公司,委托其代為收集包裝垃圾,綠點公司利用企業(yè)交納的費用負責收集包裝垃圾,進行清理、分揀和循環(huán)利用。這一方面使得生產商和銷售商承擔其產品包裝回收的責任,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其生產運營成本。在垃圾“二元回收”系統(tǒng)的影響下,德國垃圾的回收利用率處于相對較高的水平。2016年德國垃圾的回收率為48%,堆肥率為18%,在所有的歐洲國家中處于相對較高的水平。

焚燒為德國垃圾處理的重要方式。垃圾焚燒在德國垃圾處理中讓占有很大比重,2016年德國垃圾處理采用焚燒的占比為31.70%。德國在進行垃圾焚燒處理的過程中,非常注重清潔環(huán)保和資源回收利用。目前,在德國境內的垃圾焚燒設施中,用于回收垃圾中金屬物質的電磁分離裝臵已是標準組件,用于回收垃圾中的鋁、銅和鍍鉻件等高價值非鐵類金屬的渦流分揀裝臵也越來越多得以應用。

德國垃圾分類和回收流程

歐洲和中亞高堆肥率的國家(單位:%)
德國不同垃圾處理方式的占比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德國較為完善的垃圾管理法律體系,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德國資源循環(huán)利用和垃圾集中分類管理,并由此實現垃圾源頭減量,推動垃圾分類管理工作有效進行。

德國垃圾管理的法律體系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3、瑞典:垃圾自動收集系統(tǒng)提升效率,焚燒占比在歐洲最高

垃圾自動收集系統(tǒng)明顯提高垃圾處理效率。垃圾自動收集系統(tǒng)采用真空垃圾收集技術,把地面垃圾箱與地下豎井和管道相連接,管道中根據垃圾收集的頻度在不同時間開啟這一系統(tǒng),各種垃圾通過地下管網被輸送到位于區(qū)域邊緣的收集中心,然后經由卡車裝卸垃圾集裝箱,再運輸到垃圾焚燒廠、填埋場或回收中心進一步處理。與傳統(tǒng)方式相比,垃圾自動收集系統(tǒng)的效率更高,且環(huán)保性也更好。斯德哥爾摩市一座典型社區(qū)研究數據表明,此種垃圾收集方式的開車累計行駛距離減少93%,尾氣累計排放降低96%,經過的十字路口累計數量減少92%,開車累計時間減少95%;而且在正常狀態(tài)下,傳統(tǒng)方式需用150個小時來收集的垃圾,垃圾自動收集系統(tǒng)僅需1.4小時,在垃圾投放的高峰時期這種優(yōu)勢更為顯現。沼氣純化技術促進了餐廚垃圾的資源轉化和環(huán)境保護。在瑞典,新建小區(qū)廚房的水槽下均安裝了餐廚垃圾粉碎機,被粉碎的廚余垃圾通過專用管道輸送至地下收集箱,堆積到一定量后,垃圾運輸車將其送至沼氣廠。傳統(tǒng)小區(qū)則有居民將廚余垃圾丟進對應的垃圾收集容器,然后由垃圾車運往沼氣廠。焚燒是垃圾處理的主要方式。2016年瑞典垃圾處理中采用焚燒方式的占比為51.20%。瑞典是歐盟中垃圾焚燒比例最高的國家之一,垃圾焚燒后產生大量熱能,通過連接著城市四通八達的供暖管道為城市居民供暖。垃圾焚燒為瑞典人提供約20%的城市供暖,同時滿足25萬家庭用電之所需。截止2018年底,垃圾焚燒發(fā)電與供熱是瑞典成本最低的能源利用方式,瑞典鼓勵并繼續(xù)增加垃圾發(fā)電容量,并不斷關閉化石燃料發(fā)電廠,目前共有32家垃圾焚燒發(fā)電廠,每年可消納市政垃圾217000噸,工業(yè)垃圾2497830噸,可滿足該國2.45%的能源需求。年發(fā)電23.5萬MWh(大約由3/4被輸入到公共電網,而其余1/4焚燒廠自用),年供熱達到120MWh,可以為6萬個公寓提供輔助加熱或熱水供應,或為12萬個公寓提供用電,產生并能夠利用的能量相當于12萬噸的石油或1.2億立方米的天然氣。

瑞典不同垃圾處理方式的占比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4、中國:政策密集出臺,2020年46個城市完成垃圾分類

2000年6月原建設部城市建設司公布首批8個城市為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試點城市,但是經過十余年的實踐,實施效果不理想。隨著國家對環(huán)保重視程度的提升和頂層設計的逐步完善,2017年3月自發(fā)改委和住建部發(fā)布《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以來,生活垃圾分類推進速度加快,各省市陸續(xù)出臺本地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方案;生活垃圾分類范圍從部分重點城市試點向全部地級城市拓展。主要目標如下:

2019年全國各地級城市啟動生活垃圾分類,編制完成分類實施方案;到2020年,46個重點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tǒng),可回收物和易腐垃圾的回收利用率合計達到35%以上,具體包括31個大陸省會城市、5個計劃單列市、邯鄲蘇州銅陵等10個城市;到2025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tǒng)。

國家垃圾分類重點政策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生活垃圾,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或者為日常生活提供服務的活動中產生的固體廢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視為生活垃圾的固體廢物。主要包括居民生活垃圾、集市貿易與商業(yè)垃圾、公共場所垃圾、街道清掃垃圾及企事業(yè)單位垃圾等。我國要實現城市生活垃圾的資源化、減量化和無害化,就必須面對混合收集、可回收物質的含量和熱值低,垃圾含水率和可生物降解的有機含量高的生活垃圾。針對這些問題,垃圾分類工作的推進就顯得迫切重要了。

生活垃圾處理的流程根據垃圾的流向來看,主要包括生活垃圾的產生、收集、運輸和處臵四個環(huán)節(jié)。我國現階段生活垃圾處臵的手段主要是堆肥、焚燒和衛(wèi)生填埋。實現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的產業(yè)化,要從戰(zhàn)略化的高度進行考慮和實施。按照回收,拆解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處臵這三大系統(tǒng)來建立社會化的廢物回收利用產業(yè)體系。在實際應用中,“3R原則”是指導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產業(yè)鏈高效運作的核心原則,作用于產業(yè)鏈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生活垃圾處理流程
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產業(yè)鏈高效運作“3R原則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垃圾產生量和處理需求不斷增加,減量化、資源化提速迫在眉睫

根據生態(tài)環(huán)境部發(fā)布的《2018年全國大、中城市固體廢物污染環(huán)境防治年報》,2017年,全國202個大、中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20194.4萬噸,處臵量20084.3萬噸,處臵率達99.5%。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最大的是北京市,產生量為901.8萬噸,其次是上海、廣州、深圳和成都,產生量分別為899.5萬噸、737.7萬噸、604.0萬噸和541.3萬噸。前10位城市產生的城市生活垃圾總量為5685.8萬噸,占全部信息發(fā)布城市產生總量的28.2%。

近年來,國家加強對生活垃圾的清運力度。到2017年,全國生活垃圾清運量達到了2.15億噸,較上年同期同比增長5.39%。據我們測算,2020年全國生活垃圾的清運量將達到為2.55億噸。截止到2017年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率達到97.74%,其中衛(wèi)生填埋占據大頭。伴隨著我國城鎮(zhèn)化率的不斷提升,衛(wèi)生填埋方式需占用大量寶貴土地資源、易造成二次污染的缺點也較為突出,垃圾焚燒相比填埋,在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方面具備優(yōu)勢,將是我國大中城市未來生活垃圾處理的首選方式。2007年-2017年,我國垃圾焚燒廠數量從66座上升到286座,處理能力達到29.8萬噸/日,焚燒占垃圾處理比重從15%上漲到40.2%,年均提升2.48個百分點,2017年垃圾焚燒處理設施規(guī)模和處理占比距離十三五規(guī)劃目標仍有一定差距。

2013-2020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與處理量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前端垃圾分類影響后端處理,期待分類標準統(tǒng)一和普及。各地的生活垃圾分類方式多樣,有地區(qū)分為可回收、有害和其他垃圾,有地區(qū)分為可回收、易腐、有害和其他垃圾,還有地區(qū)分為可回收、不可回收等。而對于垃圾如何分類投放,民眾沒有形成認知體系。由于各地區(qū)垃圾分類工作、相關標準不統(tǒng)一,垃圾分類收集工作受制約,無法規(guī)模化推行?,F實的做法就是采用混裝混收,所以進行資源化利用的效率不高加之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設施成本較高,較低的利用率既不經濟也無法提高企業(yè)的積極性。我國生活垃圾中易腐垃圾占比最高,占生活垃圾總量比在40%~60%之間。地理條件、居民生活水平、生活習慣、燃料結構、季節(jié)等因素都將影響生活垃圾物理組成。一方面,隨著經濟水平提高,生活垃圾中的包裝廢棄物、織物、紙類和塑料占比會顯著增加;另一方面,隨著國家大力推廣清潔能源和天然氣取代煤炭的政策,其它垃圾尤其是灰土磚石類的含量將進一步降低。

中國城鄉(xiāng)生活垃圾組成成分

華中地區(qū)生活垃圾組成成分
東北地區(qū)生活垃圾組成成分
華北地區(qū)生活垃圾組成成分
華東地區(qū)生活垃圾組成成分
華南地區(qū)生活垃圾組成成分
西北地區(qū)生活垃圾組成成分
西南地區(qū)生活垃圾組成成分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生活垃圾由“混裝混運”向實行分流轉變,逐步形成了四類垃圾分門別類的投放、收集、運輸、處理網絡體系。流程更復雜,收運網絡相當于增加四倍。同時,對于濕垃圾和有害垃圾,沒有中間轉運環(huán)節(jié),直接從投放端到處理端,防止造成二次污染。

垃圾分類向網絡化垃圾收運處理體系發(fā)展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整體思路:由于濕垃圾的量大,收運處理網絡化由此帶來的濕垃圾專用收運車等設備需求有望提升;其次,濕垃圾分離出來后的廚余垃圾末端處理需求亟待提升;再次,干濕垃圾分離后,垃圾水分減少,熱值有望提升。從長期來看,垃圾焚燒企業(yè)發(fā)電效率會提升;最后,垃圾分類之后可回收垃圾量的提升,對于資源回收行業(yè)的發(fā)展有助力作用。分類結果是干垃圾變少,濕垃圾的分類處理量、可回收物利用量增加。根據《規(guī)劃》,在“十三五”期間,城鎮(zhèn)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投資總額為2518.4億元,主要集中在新建處理設施、轉運設施、餐廚處理設施、存量治理、分類設施、監(jiān)管體系等6個大項。

“十三五”城鎮(zhèn)生活垃圾設施投資結構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