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市場配額交易逐漸引起市場關注。深圳本月6日組織了首場碳市場配額拍賣。深圳排放權交易所數據顯示:當天拍賣總成交額265萬元。而當天二級市場的深圳碳市場配額成交量8620噸,成交額58萬元。據南都記者昨天獲悉,深圳全部管控單位635家約一半碳排放超標,配額缺口需在二級市場購買。對此,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有關人士昨天對南都記者表示:“現在碳市場配額交易不活躍,有個逐漸被認可的過程。企業(yè)未必都會主動到二級市場購買碳配額?!?nbsp;
深圳最高投標價80元/噸
深圳碳市場首批配額拍賣日前在深圳排放權交易所(以下簡稱交易所)進行。經過2個小時配額拍賣,交易所公布的數據顯示,最終共成功拍出74974噸配額,94家管控單位成功中標,成交價格35.43元/噸。管控單位在投標過程中的最高投標價為80元/噸,最低投標價為35.43元/噸,平均投標價為49.52元/噸,中位投標價為40元/噸,中位配額價為46元/噸。
據介紹,共109家管控單位參加了培訓。本次拍賣意味著深圳碳市場成為全國第三個嘗試拍賣分配方式的
碳交易試點。
目前全國共有7個碳排放交易試點省市中,包括
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慶市、廣東省、湖北省和深圳市。其中深圳早在2012年11月出臺并正式實施了《深圳經濟特區(qū)碳排放管理若干規(guī)定》。并在2012年9月和11月,公布了第一批117家以及第二批300家參與碳排放核查企業(yè)名單。目前,深圳全部管控單位已經達到了635家。
在深圳排放權交易所主頁上,南都記者注意到,華為、比亞迪等深圳知名企業(yè)均成為其會員單位。
過半管控企業(yè)需購買配額
據了解,所謂“碳排放權”,是指企業(yè)依法取得向大氣排放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等)的權利。經當地發(fā)改委核定,企業(yè)會取得一定時期內“合法”排放溫室氣體的總量,即為配額。當企業(yè)實際排放量較多時,超出部分需購買;當企業(yè)實際排放較少,結余部分則可在碳交易市場上出售。而除了企業(yè)外,目前自然人也可以在交易所內從事各類排放權產品交易。
根據此次拍賣公告要求,本次深圳拍賣參與人為2013年度實際碳排放量超過2013年實際確認配額的管控單位。深圳碳排放交易所相關負責人介紹,深圳全部管控單位635家,約一半具有參加資格。而按照深圳市碳排放交易試點要求,管控單位要在今年6月30日前向主管部門完成履約義務,否則將按過去半年來深圳碳市場交易平均價格的3倍給予處罰。這意味著,在此次拍賣后,多數碳排放超標企業(yè),要在6月30日前通過二級市場購買配額。
相關數據顯示:拍賣當日,深圳碳市場2013配額成交量8620噸,成交額587106.23元。當日開盤價66.02元,最高價72.61元,最低價67.20元,收盤價70 .32元。上海碳市場當日開盤價39.50元,最高價39.70元,最低價39.50元,收盤價39.60元。
“配額一般是當地政府分配給各試點管控單位,碳排放超標后,超額部分或者在一級市場拍賣取得,或者在當地二級市場直接購買。各地的配額交易價格不同,試點管控單位不能跨市場進行買賣交易。”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有關人士對南都記者分析稱,此外,減少碳排放獲得多余配額進行交易獲利,也還沒有成為多數企業(yè)的一個重要
節(jié)能減排動力。
深圳大學當代金融研究所所長國世平對南都記者分析稱,碳排放配額指標交易,目前還未在實質上起到管控企業(yè)
節(jié)能減排的作用?!皩嶋H上,企業(yè)購買了碳排放指標也依然不能過渡亂排放。相關部門依然會以環(huán)評不達標等進行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