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需要了解中國貢獻
世界需要了解中國貢獻
作為本次會議唯一受邀的中國嘉賓,王文院長在發(fā)言中表示,中國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但在氣候金融日的會場上他卻感到“形單影只”,希望國際社會能夠更多地聽到中國人的聲音,更多地了解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所采取的行動。
王文說,雖然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能夠來到巴黎購買昂貴商品,但中國仍然是一個發(fā)展中國家,還有大量窮人。現在歐洲很多國家提倡自行車出行,但中國人才剛剛開始享受汽車的便利,還有超過70%的中國人沒有開過汽車,中國與先進發(fā)達國家相比所處發(fā)展階段存在復雜的差異。中國需要在發(fā)展和
減排間進行平衡,既要發(fā)展,也要低碳,這對于一個制造業(yè)大國來講是相當困難的,但中國一直在盡最大的努力。中國是有決心和負責任的大國,是最早加入京都議定書的國家之一,并很早就開始進行減排努力。中國2014年的
碳強度較2005年下降了33.8%。2020年的行動目標是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
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到50%。中國正在開展一場綠色革命,但這一切仍然需要全世界的幫助。他呼吁世界更多地鼓勵中國,幫助中國,并理解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氣候金融等方面的困難和艱辛努力。
關于氣候金融
問題,王文介紹說,綠色金融將作為重要的內容和組成部分寫入中國金融改革與發(fā)展“十三五”規(guī)劃,中國已經開始嘗試一系列
政策和制度安排,利用多種金融手段將社會資金和公共資源引導到環(huán)境友好型項目。但另一方面,氣候金融對于中國仍是新生事物,目前其體系不夠成熟,中國需要向歐美發(fā)達國家學習經驗,希望各國學術機構與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等中國重要智庫開展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