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金融體系如何綠色化?
綠色金融供給嚴重不足,巨大的資金需求與金融機構綠色投資愿望不能有效銜接
《報告》指出,綠色金融改革的最終目標是尋找最有效的途徑綠色化整個金融體系、調動社會資金支持綠色發(fā)展,同時減少對資源和環(huán)境消耗型企業(yè)的投資。研究認為,我國未來每年至少需要兩萬億元人民幣以上的綠色投資,融資需求巨大。
盡管我國在綠色信貸、PPP等方面也出臺了不少
政策措施,但供給嚴重不足仍是我國綠色金融面臨的重要挑戰(zhàn)之一。根據(jù)課題組的核算,2013年實現(xiàn)環(huán)境無退化水平的綠色金融資金需求是3.7萬億元,但2013年實際的綠色投資額(包括財政資金和社會資金)僅為0.9萬億元,資金缺口高達2.8萬億元。
《報告》認為,是支撐綠色投資的制度體系不完善,中國巨大的綠色金融資金需求與金融機構的綠色投資愿望不能有效銜接,導致了綠色金融供給嚴重不足。
具體而言,一方面,是目前實際的綠色金融資金需求不足。環(huán)保政策及標準必須足夠嚴格,才會為企業(yè)及其他機構創(chuàng)造足夠的動力,推動新的綠色項目。如果缺乏客戶需求或對項目特性不夠熟悉,金融機構就不會投資。
另一方面,是資金需求與供給主體之間的信息傳導機制和橋梁構建不足。環(huán)境
法規(guī)和綠色標準的頒布,將導致綠色融資需求產生,但這只是潛在融資需求,要轉化為現(xiàn)實供給能力,金融機構必須獲得充分信息,了解這些環(huán)境政策和綠色標準將作用于哪些產業(yè),這些產業(yè)的融資特點和風險特征是什么,其收益來源的產生機制是什么,以及如何正確評估綠色項目的風險等。
因此,《報告》建議,要搭建綠色金融需求與供給橋梁,以保障綠色金融資金需求與供給渠道的持久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