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xié)委員郭繼孚:建立個人出行碳賬戶,推動碳普惠體系落地
在今年兩會上,全國政協(xié)委員、
北京交通發(fā)展研究院院長郭繼孚提出了“建立個人出行碳賬戶”的建議。
“綜觀國際經驗來看,國內外都在積極探索建立城市
碳普惠體系來解決碳達峰、
碳中和問題?!?郭繼孚說,在碳普惠體系中,各類行為的
碳排放可得到準確計量,其中低于高碳水平的行為都能獲得激勵,通過個人碳賬戶,用來抵消自身高碳排放、參與
碳交易或轉化為其他社會福利。
郭繼孚說,由于面向的是社會大眾,無論個人之前采取何種方式,只要堅持使用低碳甚至零碳方式,就可從中獲得激勵,因而稱為“碳普惠”。這一體系既能真正體現(xiàn)公平性,又因為涉及面廣、措施靈活多樣,可有效帶動社會低碳氛圍,從而推動公眾心智模式、政府治理模式乃至社會運轉模式的重要轉變。此外,這也是我國消費端碳
減排模式的重大創(chuàng)新,對提高我國在全球氣候問題的國際話語權,具有重要戰(zhàn)略意義。
近年來,北京、
深圳、廣州等地都相繼在公眾
碳減排領域開展探索與實踐,初步建立了地方性的碳普惠模式。不過,從全國來看,要推動城市碳普惠,建立個人碳賬戶,乃至調動全民積極性減少消費端碳排放,國家層面尚缺乏明確的定位和體系化設計。
“要強化雙碳目標下個人碳減排的主體責任,推動城市碳普惠體系建立?!惫^孚建議,首先要強化頂層設計。建議國家層面在促進消費端碳減排、支持碳普惠模式方面,盡快出臺體系化指導意見,明確釋放信號、總體思路和發(fā)展方向,指導地方開展創(chuàng)新實踐。
他建議,要加快體系化
方法學編制。結合北京等試點城市經驗,盡快開展碳普惠方法學體系研究,啟動碳普惠方法學編制。建議優(yōu)先從地方交通等活躍領域做起,進一步上升到國家級方法學。
同時加大場景式科技攻關。結合國家數(shù)字化建設的統(tǒng)一部署及地方示范試點進程,鼓勵支持以場景為核心開展技術攻關,系統(tǒng)性解決碳普惠體系建立過程中數(shù)據(jù)貫通、隱私安全保護等關鍵技術問題,從而打好場景式聚合式服務基礎。
基于碳普惠的綠色金融創(chuàng)新也要加強。結合國家綠色金融改革,鼓勵開發(fā)基于碳普惠的金融服務產品和模式創(chuàng)新,為碳普惠體系建設和實踐提供支持。